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斗地主是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了游戏)

本文导航

  • 斗地主是谁发明的?
  • 麻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 麻将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是谁发明的啊?
  • 比特币谁发明的?
  • 彩票是谁发明的?
  • 天干地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它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 降龙十八掌到底是谁创立的?
  • 斗地主是谁发明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所有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但这只是延续生存的一种方式,想要生存得多姿多彩,开开心心,还得要有娱乐。人类的娱乐方式有很多,古时人们喜好吟诗词、喝花酒、赏歌舞,如今人们喜欢唱K看电影、玩手机打游戏、吃美食斗地主。斗地主作为一种天朝大众所喜爱的棋牌种类,在大江南北都十分的流行,上至80岁老人下至6岁小孩接触过,高手更不在少数。中老年喜欢约上三五牌友线下玩两把,一边喝茶打牌一边聊天唠嗑,而年轻人则更多地选择线上游戏,和素未谋面的对手比比牌技,顺便撩撩妹子。斗地主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传统棋牌国粹的麻将,但是兴起时间却要比后者晚了很多,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今天的高度和热度,着实证明了它的魅力。虽说是在近代发明,但关于斗地主的起源却有多种说法,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游戏期初的发明是老百姓阶级为了向地主阶级泄恨(毕竟名字就是斗~地主)。在旧社会时期(20世纪90年代),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地主跟需要靠耕地生活的农民本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地主阶级却不断欺压农民,很多农民在把大部分耕种收获的粮食上交赋税后就所剩无多,而地主还会更进一步地剥削他们,让农民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当时有一种叫“跑得快”的纸牌游戏,玩家们轮流出牌,谁先把手上的牌打完即为胜利。于是有人就把这种牌进行了简单的改编,玩家会分为2位农民和1位地主,象征地主与广大农民的对抗。为了突出地主的优势,每次叫地主的玩家都可以多拿三张底牌,最后看地主方和农民哪一方可以获胜,这个新的玩法就被叫做“斗地主”。平日里被地主压迫的农民无处发泄压力,于是在每天干完农活后就回家和家人玩起斗地主,向纸牌上的地主泄愤。民间有说法称将“跑得快”改编成斗地主的是一位来自湖北十堰房县、叫吴修全的年轻人,但也有人说是它是起源于湖北武汉汉阳,由职业扑克专家严军和他的同伴们改编的。在刘祥夫 2003 年出版的《新型智力扑克牌游戏:斗地主》一书中,除了系统地研究了斗地主的战法特点、还探讨了在商业社会下斗牌对培养牌手的全局观念、合作意识和牺牲精神的重要意义,也谈到了斗地主起源于安徽省皖南地区。不管是哪个说法,都缺少比较实际的证明,这大概也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没有什么系统性的记录。不过专业人士分析,斗地主流行最为广泛的地区是安徽、湖北、四川、江苏一代,结合众多的起源说法线索,湖北似乎是最靠谱的起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文化和习惯的影响,斗地主从原本最常规的三人玩法也慢慢衍生出了二人、四人、五人等玩法,甚至还有CT斗地主、九江斗地主、武汉斗地主、赖子斗地主、枣庄斗地主、宁波斗地主等多种地方玩法,花样百出。现在也有不少外国朋友开始慢慢学习斗地主了,没准几年之后还会有“德州斗地主”、“埃及斗地主”、“非洲斗地主”呢。欢迎小可爱们一起来关注大圣Live!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哦~

    麻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郑和!提起打麻将,中国可能无人不晓,但麻将的历史由来许多人却并不了解,细说起来很有一番意思。麻将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娱乐工具,深受国人喜爱,但其发明过程有一段历史背景故事。据说,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并率数万将士,名义上是经商贸易,实质是寻找失踪的小皇帝建文帝。在长年的航海过程中,许多将士因海上生活单调枯燥和思乡之苦,精神萎迷不振,甚至积郁成疾。郑和看了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认为必须要制作一种新的娱乐工具,给将士们解除烦闷,这种娱乐工具既要制作简便,又要让广大士兵都能学会,最好能容纳两个以上的人同时参与。经过冥思苦想,郑和终于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时娱乐。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为了迎合将士们的心理和航海的实际,郑和同样动了一番脑筋。比如:红“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由于中国的帝王一向偏爱红色基调,故特意将“中”字设置成红色。因为航海的目的名义上是经商,故竹牌刻上“发”字,以迎合大家的发财心理,发多少财?“一万”、“二万”、“三万”……“九万”。由于航海中受食品来源制作条件的限制,将士们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形大饼,吃多少饼?“一饼”、“二饼”、“三饼”……“九饼”。遇到风平浪静时,将士们也常捕鱼来改善伙食,捕多少条鱼?“一条”、“二条”、“三条”……“九条”。船队在海上航行,将士们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沧海,故竹牌中设置了“白皮”。郑和当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关心的是风向,故竹牌刻置了“东”、“南”、“西”、“北”风。长年的海上航行,人们感受最深切的是季节冷暖的变化,干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来代表一年四季,尽管后来竹牌上的图案发生了变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没变。郑和发明的这种新式竹牌娱乐工具,不像“围棋”、“象棋”那样深奥难学,普通士兵一学就会,很快就在将士中推广开来。将士们萎迷不振的状况也随之一扫而光,郑和也为终于找到了排遣将士们郁闷和思乡烦恼的途径而开心。后来一些将士们向郑和反映:这种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爱,将士们一玩起来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仅乐不思乡,而且有时连饭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这种游戏叫打“竹牌”,名称不太雅观,还是请主帅另赐一个名字吧?郑和想了想回答:既然这种游戏能够麻痹将士们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将”好了。从此,“麻将”的名字就产生了,而且由海上传到陆地,打法也不断花样翻新,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娱乐工具。应该说,当初郑和发明“麻将”有其积极意义,在解决海上航行的寂寞和孤独方面功不可没。也许没有“麻将”的发明,很可能由于将士们精神上的崩溃而导致重大变故发生,使后续的航行难以进行。比如:后来的西方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中,就曾发生了其中一艘帆船中途叛乱返航的情况。可见咱们中国老祖先确有先见之明,郑和用一种普及性的游戏,就巧妙地化解了可能造成的航海悲剧。至于后来“麻将”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赌博用具,这当然是郑和当初发明“麻将”时始料未及的。那些整天沉溺在“麻将”场上难以自拔的人,是赌博的劣根性较强,还是“麻将”的诱惑力太大?这就很难解释了。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总之,不能简单地归结到“麻将”本身。希望了解了“麻将”历史由来的人们,不要曲解了郑和发明“麻将”的初衷目的,千万不能乐而忘忧、不思进取,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无谓地消磨在“麻将”牌上,而应该抓紧机遇、只争朝夕,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努力奋斗。

    麻将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是谁发明的啊?

    麻将,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益智类游戏了,它也是我国独有的娱乐用品,大家在闲暇的时候打上两圈,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可不要赌钱哦,这样就失去麻将的本来意义了。那么,麻将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又是谁发明的呢?麻将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隋朝时候被人发明的,但是民间最广为流传的,是由明朝三宝太监郑和在航海的时候发明的。郑和为何要发明麻将,这与他航海有多大关系呢?明宣德年间,三宝太监郑和率领数万将士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航海队伍,七下西洋。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也有人说是为了经商贸易,更有甚者,说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在茫茫大海上,船上的随从们常常因为无聊,而滋生事故,也有一些随从因为海上生活单调,思念家乡,精神萎靡,甚至积郁成疾。郑和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担心长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为了让随从们安下心来,振作将士们的士气,郑和开始寻找解决方案,他决定设计一个娱乐项目,但这个项目必须符合以下原则,一,必须可以多人玩,以便联络感情;二,规则简单方便,一学就会;三、持续时间长而不厌烦,适应海上的枯燥生活。根据当时航海的情况,郑和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结合现实的娱乐项目。郑和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制成竹牌,刻上文字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放在吃饭桌上就能供大家娱乐。在文字图案的界定上,红中代表中原大地,符合中国红的原则,也迎合随从们的思乡之情。竹牌上刻上发字图案,暗合航海经商发财的意思,发财的数量则从一万到九万。按照中国的习俗,过满则溢,所以没有更多的万。万字牌定下来之后,其他的就照推了。船上粮食以大饼为主,于是就有了一到九饼。遇到风平浪静,将士们也会捕鱼,于是就有了一条二条之说,直到九条。行船靠风,就有了东南西北风。海上航行,水手往往不记日期,只记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这样竹牌上又加上了春夏秋冬四个花牌。根据船上号令牌的内容刻上上白板和发财,于是共计一百三十六张牌。游戏一经推出,海上浩荡的船队一片叫好之声,玩起这个游戏,将士们的萎靡不振一扫而光。郑和看到这竹牌能麻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于是就将其命名为麻将。从此,一个风靡中国大地六百余年,仍生生不息的游戏麻将就这样诞生了。其实麻将是谁发明的已经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麻将作为中华民族游戏的一个缩影,和其他游戏品类一样,多少年来让玩者在其中体会到休闲与趣味。“我是历史领域作者,热爱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和我交流”。

    比特币谁发明的?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比特币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1][2]西维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国联邦政府多个监管部门发出公开信,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就比特币鼓励非法活动和扰乱金融秩序的现状予以重视,并要求能尽快采取行动,以全面封杀该电子货币。[3]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国三大比特币平台正式开始收取交易费。[4]中文名比特币外文名Bitcoin种类电子货币流通平台网络概念创始人中本聪发展历程 听语音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共2张比特币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2]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014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2]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5]不少比特币玩家是被比特币的不能随意增发所吸引的。和比特币玩家的态度截然相反,经济学家们对比特币2100万固定总量的态度两极分化。[6]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应该积极调控货币总量,用货币政策的松紧来为经济适时的加油或者刹车。因此,他们认为比特币固定总量货币牺牲了可调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货币总量的固定导致的通缩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7]首先,根据其设计原理,比特币的总量会持续增长,直至100多年后达到2100万的那一天。但比特币货币总量后期增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事实上,87.5%的比特币都将在头12年内被“挖”出来。所以从货币总量上看,比特币并不会达到固定量,其货币总量实质上是会不断膨胀的,尽管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看起来比特币似乎是通胀货币才对。然而判断处于通货紧缩还是膨胀,并不依据货币总量是减少还是增多,而是看整体物价水平是下跌还是上涨。整体物价上升即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长期看来,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决定了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物价持续下跌会让人们倾向于推迟消费,因为同样一块钱明天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意愿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需求萎缩、商品滞销,使物价变得更低,步入“通缩螺旋”的恶性循环。同样,通缩货币哪怕不存入银行本身也能升值(购买力越来越强),人们的投资意愿也会升高,社会生产也会陷入低迷。[5]因此比特币是一种具备通缩倾向的货币。比特币经济体中,以比特币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下跌。[1]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数量有限,但是可以用来套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1][1]2014年9月9日,美国电商巨头eBay宣布,该公司旗下支付处理子公司Braintree将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该公司已与比特币交易平台Coinbase达成合作,开始接受这种相对较新的支付手段。虽然eBay市场交易平台和PayPal业务还不接受比特币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赁社区Airbnb和租车服务Uber等Braintree客户将可开始接受这种虚拟货币。Braintree的主要业务是面向企业提供支付处理软件,该公司在去年被eBay以大约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7年1月22日晚间,火币网、比特币中国与OKCoin币行相继在各自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抑制投机,防止价格剧烈波动,各平台将于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开始收取交易服务费,服务费按成交金额的0.2%固定费率收取,且主动成交和被动成交费率一致。[4]5月5日,OKCoin币行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价格刚刚再度刷新历史,截止发稿前最高触及9222点高位。[8]创始人物 听语音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比特币的首笔交易完成。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区域链”。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买卖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2009年,中本聪设计出了一种数字货币,即比特币,风风火火的比特币市场起了又落,而其创始人“中本聪”的身份一直都是个谜,关于“比特币之父”的传闻牵涉到从美国国家安全局到金融专家,也给比特币罩上了神秘光环。据外媒报道称,计算机科学家TedNelson周日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他已经确定出,比特币的创始人是京都大学数学教授望月新一(ShinichiMochizuki)。比特币的创始人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假名,互联网领域也对其真实身份展开了大量推测。纳尔逊发布视频称,他已确定望月新一就是比特币的真正创始人。[9]望月新一2013年因为证明ABC猜想而名声大噪。他高中时就读于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后者是美国最具声望的高中之一,仅仅两年后就毕业。望月新一16岁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2岁时以博士身份离校,33岁就成为正教授,这么年轻就获得正教授职称在学术界极为罕见。这个数学界的巨星可能已经攻破了该领域最为重要的难题之一。中本聪本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个人资料很少,尤其是近几年几乎完全销声匿迹,因此其身世也变成了一个迷。2014年3月7日,当比特币创始人多利安·P·中本聪被找到的新闻传出后,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最吸引人的消息。与外界揣测其可能是个虚构的名字不同,“中本聪”是个真实的名字,他是一名64岁的日裔美国人,他喜欢收集火车模型,曾供职大企业和美国军方,从事机密工作。在过去的40年中,中本聪从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据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1973年的档案,在他23岁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毕业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多利安·普伦蒂斯·中本聪(DorianPrenticeSatoshiNakamoto)。从那时起,他不再使用“聪”这个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S.Nakamoto)作为签名。[9]产生原理 听语音从比特币的本质说起,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10]以人民币来比喻的话,比特币就是人民币的序列号,你知道了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而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 2100 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 2100 万。[10]疯狂涨势要挖掘比特币可以下载专用的比特币运算工具,然后注册各种合作网站,把注册来的用户名和密码填入计算程序中,再点击运算就正式开始。[11]完成Bitcoin客户端安装后,可以直接获得一个Bitcoin地址,当别人付钱的时候,只需要自己把地址贴给别人,就能通过同样的客户端进行付款。在安装好比特币客户端后,它将会分配一个私有密钥和一个公开密钥。需要备份你包含私有密钥的钱包数据,才能保证财产不丢失。如果不幸完全格式化硬盘,个人的比特币将会完全丢失。货币特征 听语音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优点完全去处中心化,没有发行机构,也就不可能操纵发行数量。其发行与流通,是通过开源的p2p算法实现。匿名、免税、免监管。健壮性。比特币完全依赖p2p网络,无发行中心,所以外部无法关闭它。比特币价格可能波动、崩盘,多国政府可能宣布它非法,但比特币和比特币庞大的p2p网络不会消失。无国界、跨境。跨国汇款,会经过层层外汇管制机构,而且交易记录会被多方记录在案。但如果用比特币交易,直接输入数字地址,点一下鼠标,等待p2p网络确认交易后,大量资金就过去了。不经过任何管控机构,也不会留下任何跨境交易记录。山寨者难于生存。由于比特币算法是完全开源的,谁都可以下载到源码,修改些参数,重新编译下,就能创造一种新的p2p货币。但这些山寨货币很脆弱,极易遭到51%攻击。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控制一种p2p货币网络51%的运算能力,就可以随意操纵交易、币值,这会对p2p货币构成毁灭性打击。很多山寨币,就是死在了这一环节上。而比特币网络已经足够健壮,想要控制比特币网络51%的运算力,所需要的cpu/gpu数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缺点交易平台的脆弱性。比特币网络很健壮,但比特币交易平台很脆弱。交易平台通常是一个网站,而网站会遭到黑客攻击,或者遭到主管部门的关闭。交易确认时间长。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会消耗大量时间下载历史交易数据块。而比特币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准确性,会消耗一些时间,与p2p网络进行交互,得到全网确认后,交易才算完成。价格波动极大。由于大量炒家介入,导致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使得比特币更适合投机,而不是匿名交易。大众对原理不理解,以及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的抵制。活跃网民了解p2p网络的原理,知道比特币无法人为操纵和控制。但大众并不理解,很多人甚至无法分清比特币和Q币的区别。“没有发行者”是比特币的优点,但在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看来,“没有发行者”的货币毫无价值。[12]货币交易 听语音购买方法用户可以买到比特币,同时还可以使用计算机依照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来“开采”比特币。在用户“开采”比特币时,需要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就行,然后通过反复解谜密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如果用户的电脑成功地创造出一组数字,那么就将会获得25个比特币。由于比特币系统采用了分散化编程,所以在每10分钟内只能获得25个比特币,而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币上限将会达到2100万。换句话说,比特币系统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通过编码来抵御通胀,并防止他人对这些代码进行破坏。交易方式比特币是类似电子邮件的电子现金,交易双方需要类似电子邮箱的“比特币钱包”和类似电邮地址的“比特币地址”。和收发电子邮件一样,汇款方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按收款方地址将比特币直接付给对方。下列表格,列出了免费下载比特币钱包和地址的部分网站。比特币地址是大约33位长的、由字母和数字构成的一串字符,总是由1或者3开头,例如”1DwunA9otZZQyhkVvkLJ8DV1tuSwMF7r3v”。比特币软件可以自动生成地址,生成地址时也不需要联网交换信息,可以离线进行[2]。可用的比特币地址超过2个。形象地说,全世界约有2粒沙, 如果每一粒沙中有一个地球,那么比特币地址总数远远超过所有这些“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的数量。比特币地址和私钥是成对出现的,他们的关系就像银行卡号和密码。比特币地址就像银行卡号一样用来记录你在该地址上存有多少比特币。你可以随意的生成比特币地址来存放比特币。每个比特币地址在生成时,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该地址的私钥被生成出来。这个私钥可以证明你对该地址上的比特币具有所有权。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比特币地址理解成为银行卡号,该地址的私钥理解成为所对应银行卡号的密码。只有你在知道银行密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银行卡号上的钱。所以,在使用比特币钱包时请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钥。比特币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或“区块”(block)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区块链接到前一个区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区块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比特币对等网络将所有的交易历史都储存在“区块链”(blockchain)中。区块链在持续延长,而且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走。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群分散的用户端节点,并由所有参与者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对所有比特币交易历史的记录 。 中本聪预计,当数据量增大之后,用户端希望这些数据并不全部储存自己的节点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采用引入散列函数机制。这样用户端将能够自动剔除掉那些自己永远用不到的部分,比方说极为早期的一些比特币交易记录。消费方式许多面向科技玩家的网站,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包括Mtgox,BTCChina之类的网站,以及淘宝某些商店,甚至能接受比特币兑换美元、欧元等服务。毫无疑问,比特币已经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而非腾讯Q币那样的虚拟货币。国外已经有专门的比特币第三方支付公司,类似国内的支付宝,可以提供API接口服务。可以用钱来买比特币,也可以当采矿者,“开采”它们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就行。通过用电脑反复解密,与其他的淘金者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如果电脑能够成功地创造出一组数字,就会获得25个比特币。比特币是分散化的,需要在每个单位计算时间内创造固定数量比特币是每10分钟内可获得25个比特币。到2140年,流通的比特币上限将达到2100万。换句话说,比特币体制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译成编码可抵御通胀,防止他人搞破坏。支付案例在被投资者疯狂追逐的同时,比特币已经在现实中被个别商家接受。北京一家餐馆开启了比特币支付。这家位于朝阳大悦城的餐馆称,该店从2013年11月底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消费者在用餐结束时,把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转账到该店账户,即可完成支付,整个过程类似于银行转账。该餐馆曾以0.13个比特币结算了一笔650元的餐费。[13]2014年1月,Overstock开始接受比特币,成为首家接受比特币的大型网络零售商。[14]

    斗地主是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了游戏)

    彩票是谁发明的?

    公元前七世纪,东周著名政治家管仲发明了基诺型游戏。300年后,一种名为“白鸽票”的基诺型彩票游戏席卷中国大地。官方让其中一个玩家随意指定一个碗,里面的20个汉字就是开奖“号码”。如果玩家之前用墨水标注的汉字中有5个或5个以上的汉字和开奖汉字对应,那就中奖了。官方使用白鸽通知玩家和代理机构中奖结果,因此该游戏被称为“白鸽票”游戏。(上图为白鸽彩票)1275年,马可波罗抵达元朝大都,将白鸽彩票引入欧洲。“白鸽票”给了欧洲人启发,他们才发明了乐透游戏和宾果游戏。1848年,中国第一代移民到达美国旧金山,“白鸽票”基诺型游戏也因此传入美国。“白鸽票”游戏在全美快速传播。到1900年,纽约就有5个白鸽票游戏场所,而其他城市的数量也不容小觑。当时,“白鸽票”游戏在美国是非法的,人们只能偷偷摸摸地玩。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种中国彩票游戏。自1951年开始,美国各州先后重新立法,承认“白鸽票”游戏合法并为其定义为基诺型游戏。如今,基诺型游戏在全世界仍旧炙手可热。

    天干地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它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一、天干地支的起源:随着宇宙间自然万物的进化与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识别要求,仅凭阴阳五行理论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创造和发明更多的数字或者符号来规范世间之物象,天干地支的产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据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中记载:“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黄帝(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元年)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从上面这些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古时候的人们从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创作天干地支,并用以纪日月,后来再发展到纪年、纪时、纪名(人的名字)等等,这些天干地支的渊源在后来的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上又一次得到了证实。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干地支的出现,开启了我国正确标注年月日时方法新的里程碑,这种用文字计时的方法也一直源用至今,而大家所了解的农历纪年月日时法就起源于此,随着清末阿拉伯数字纪年月日时的方法进入了中国,新中国(公元1949年)也在成立之后国家按照国际惯例也改为了以数字纪年月日时的方法,这种用数字计时的方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 “公历法”,从而也让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进入了公历农历并存的纪时时代。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我国古代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作“十二地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合出了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形成了用以纪年月日时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在我国被称之为“农历法”,因甲与子为天干地支之首,故而又称之为“甲子法”。二、天干地支在奇门中的应用。润奇自有玄妙决,神仙不恳分明说,超神接气若能明,便是三山云外客。奇门遁甲天干地支的基础知识。地支在手上的排列方式(大家自己推算相冲的规律,对角线)天干排列天干地支方位图(大家尝试下能否列入九宫方格中,其意自现)天干地支生肖图(钟表记忆,适合喜欢用笔推算的人)第一张图记忆地支相冲、合、害非常快,在涉及的天干和地支学中用途很广,大家没事的时候多演练,在手指头上写上天干和地支多联系几遍即可,第三和第四张图是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和记忆模型。地支九宫图这张图非常的重要,后期奇门遁甲判断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这个图作用很大,为什么这样排列?涉及到洛书和二十四节气,后面会慢慢讲到。持续用这张图解读地支的关系地支相害:子未害、丑午、寅巳、卯辰、申亥、酉戌,(一根手指头上下记忆)地支刑地支三合(非常重要,对记忆十天干长生状态记忆非常有效,尤其在奇门遁甲和八字中)

    甲骨文是被谁发现的?怎样被发现的?

    网友@飞翔的熊猫8663285 2的邀请答题!首先,问题描述都是错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金文似乎是一种并行而没有交集的文字,在甲骨上刻画的甲骨文也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那么后人是怎么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不知道题主同志是在哪里看到这些的,还是想当然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是很了解,首先就不要预设很多结论,不然就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先入之见,会无意识的抵制新的信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记录的上古汉语,它们是一种文字体系,为什么说没有交集呢?金文和甲骨文当然有固定的格式,金文就不谈,你问的是甲骨文,就只谈甲骨卜辞。甲骨文的格式大致是:第一,一条完整的甲骨文卜辞分为四项序辞,记载占卜的日期与贞人的名字。命辞:记载所卜问的事情。占辞:记载视兆的人判断吉凶的文字。验辞:记载占卜是否应验的文字。第二,大多数甲骨卜辞有「正反对占」:也就是吉利和不吉利两方面都问,但有的也没有。甲骨文绝大部分是卜辞,只有很少一部分甲骨文是记事的:比如记载家谱的儿氏族谱:还有一些相当于殷商古人的「文字练习本」,郭沫若先生称之为「甲骨习契」。合集27041就是典型的习契,两个人的笔记,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的重文。这块甲骨上一个字写多个,还有笔画分解,明显就是「小学生学写字」:—————————————————-好,再来回答你的问题:甲骨文是怎么被识别的呢?这个问题相当于:我们是怎么释读甲骨文?甲骨文的识别就是古文字的识别,二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甲骨学就是古文字学的分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古文字的释读,不是一晚上就冒出来的,是从汉代以来就积累了两千多年的学问,有三个重要的时期:1、汉学——汉代(古文经学、小学和东汉的《说文解字》)2、金石学——宋代(印章、封泥、玉石、钟鼎、钱币的考证都算金石之学,跟古文字学、考古学和经学交叉,因为金石学主要目的还是证补经书的)3、乾嘉考据学——明清、民国(考据学、文献学、音韵学、说文学)。特别是乾嘉考据学成就最大,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学术范式转移,「甲骨四堂:罗振宇、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为甲骨文的释读,商代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创新性的贡献。乾嘉考据学,也叫做朴学,说简单一点:持之有据,言必有证,不轻信任何人的结论,不考证一番,绝不下断言。用一种怀疑的、审辩的态度对待前人留下的典籍文献。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逻辑实证主义」,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所谓的「国学」只有考据学最符合「赛先生」。我们熟知的胡适、陈寅恪、李敖等等都自称是承袭乾嘉考据学的衣钵,比如胡适经典的名言:拿证据来!胡适对《虚云年谱》一书的考证,几乎是扒了裤子:虚云的年龄、出生、当慈禧太后的国师等等都是瞎编的,是谁编的?我个人觉得虚云是没必要的,可能是虚云的弟子。综上所述,古人的的累积,近人的创新,不断完善理论,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智慧共同体」的「巨人」,我们今天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古文字进行释读。其实释读古文字这件事,真的并没有什么固定程式,只能说归纳出了一些方法,细讲的话非常复杂,我只能化繁为简,简单举例子的讲。第一步:甲骨文字形的隶定。先把甲骨文结构搞清楚:由哪些基本字符构成,这就需要你对古文字的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因为汉字隶变以后,古今汉字基础字符变化很大,今文字的字理丢失很多。难点在哪里呢?构成甲骨文的符号非常不标准,具体表现在:笔画多一笔,少一笔皆可,简繁不分说个最简单的甲骨文「册」,连董作宾先生开始都将那种竖划长短不一的「册」认成了「栅栏」的象形字。「中」的表示旗帜的笔划多一笔,少一笔都可以,有时候完全省去:「祝」加「示」不加「示」都可以:祝右边偏旁甚至不是兄弟的兄。笔画和字符的位置不固定。甲骨文「旁」字上面的部件上下不分,偏旁「方」倒竖不分:还有如「侯」字也是倒竖不分:左右不分——甲骨文「祭」中的「手」左右皆可:甲骨文是一种俗体字,笔画和字符简省非常剧烈,与标准符号差别很大,而且减低了象形意味,而且越常用的字简化力度越大,比如甲骨文中最常用的干支字,简化力度超过我们今天用的楷书:甲骨文「甲」一般都简写成「十」:甲骨文的「庚」写成这样:如果你不懂,你能想到甲骨文简化得比今天的字字形还简单?意义相近的字符能够通用。甲骨文的「農」字「艹」和「木」通用甲骨文是刀笔契刻文字,要化圆为方,而商周籀篆是曲线,所以,象形程度减低,导致难认。甲骨文和金文的「王」是「斧钺」的象形,金文能看出「斧钺」的弯曲弧形的「刃」部,甲骨文就看不出来了,是个人都会认为甲骨文字形像「一人张开手臂在在地上」。所以,连古文字学家唐兰也认成了「立」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写法,还可举出很多例子,我为了让读者好懂,说的都是最简单的。总之,就是符号非常不标准,你如果不搞清楚各种符号不同的写法,根本无从下手。—————————————————第二步:甲骨文字形的演变分析假如将一个甲骨文的字形搞清楚了,象形什么,由什么字符构成,可能是什么部首,这个时候就要搞清楚这个字传承和演变,也即古、今字形的发展脉络要搞清楚。首先,第一步就要查《说文》,这一点无比、非常重要,《说文》有了这个字,就释读出来99%了,而且各路专家都会认可。比如:王国维先生释读出来的甲骨文「宜」:就是因为《说文》古文中有非常相近的一个字,从双「夕(肉)」的宜。这样古今字形就串联了起来,《说文》起到了一个桥梁和钥匙的作用,也就还原了「宜」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如果把《说文》的收录古文字「宜」拿掉,可能想破脑袋可能都想不到,没有《说文》战国以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是很难释读的。其实,甲骨文大约4500多个单字,释读出来1000多,有900多个见于《说文》,可见没有《说文》这本书,难度还要大。《说文》没有收录的字,也可以通过字形比较的方法,找出过渡态的字形,形成一条脉络。比如:你能看出这是个什么字,很难理解:《合集》822有这个字「王x曰」:用X代替这个字大盂鼎也有这个字相同的「王X曰」:在西周的麦方鼎找到这个字加了一个「口」:一下将整个脉络连起来了,这是个「若」字,甲骨文像「跽坐在地的人在理顺头发」,《说文》收录的「若」有个讹变,头发讹变成了「艹」,「人身」笔画省去了,只立下一只「又(手)」。「若」本义是「顺」,引申表示:顺从、答应、应诺、诺言,假借表示「如、像」,也就是「诺」的初文:《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页3397那么,《说文》将「若」解释成「择菜」肯定不是本义。《说文》: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上面甲骨文和金文中「王若曰」,就是后世常见习语「王诺曰」吗。第三步:辞例和文献的推勘即便你没有释读出字形,如果甲骨卜辞信息冗余度比较高,还是可以估出来的。比如:上面说的干支字都是估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甲、巳、庚」省得太厉害了,这种字形《说文》都没有收录,干支字都是有规律的,很容易估出来。比如甲骨文出土了一片完整的《干支表》:从干支表可以看出:甲的简体是十。地支的「巳」竟然和天干「子」是一个字,只不过是镜像,这是以前谁都不知道的。郭沫若据此体测跟西方双子座有关系。而干支表中的「戊戌」也是一个字,只有根据位置分辨。第四步:历史背景信息的分析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这个「弔」字:字形我们知道他是个什么字,经传中也有「不弔昊天」,千字文有「弔民伐罪」。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释为「弔:凭吊、抚恤」完全不通。近人吳大澂根据字形和历史背景信息认为这是个「叔叔」的「叔」。甲骨文和金文「弔」像人身上背着用来射鸟、大雁用的「繳」,也叫弋射。这是贵族的游戏,特别是贵族年轻男子最喜欢玩,殷周贵族男子从小就学射箭:《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弔、叔」古音也相近,所以,「身背繳箭」的「弔」,是年轻男子之美称,《诗经》中经常把年轻美好的男子称为「叔」,如:《郑风·叔于田》。周代金文上「叔」都用「弔」字,大概有几百例都是这样:只有很少几例用「叔」字,大概就6例左右,「叔」完全是假借,跟字形没有关系。要知道,《诗经》等经传文献都是在汉代整理集结的,所以用的今文字「叔」。让贵族痴迷的「弋射」是什么鬼呢?先秦文物上经常描绘弋射的场景: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箱子上面就画有古代的弋射图:战国宴乐铜壶拓片清楚一点:汉砖上的弋射图:这就是用历史背景信息推敲,汉字的基础符号都是来自「象形文字」,所以,一定与中国历史相关。不过历史背景信息一般都是辅证。———————————–最后一个问题是:识别出2000多个甲骨文,并确认它们是正确的呢?上面已经说了,要构建整个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脉络,不但放在卜辞中能读通,还要知道这个甲骨文到楷书在形体和字义、字音是怎样演变的。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不谈汉代的许慎,王国维、郭沫若、唐兰的释读,经常被人推翻,能保持五十年不被人推翻,那就可能没什么什么问题。总之一句话:跟所有学科一样,凡是叫做学问的东西,虽然都有判断对错的客观标准,但还是「学术共同体」这个「巨人」的承认。因为个人的自利倾向,存在盲点,经常容易搞错的,爱因斯坦写的论文都搞错了,但被同行发现了,并拒绝刊登。这个人还有点牛X,敢拒绝爱因斯坦的论文。—————————————————综上所述,甲骨文的释读大致是这么一个过程,以上用的例子是最、最简单的,实际释读非常困难,比如甲骨文字符奇形怪状,一个字符十几种变体,哪里时时刻刻搞得清?所以,工具书不能少。就连董作宾这样的专家,都说他经常拿着一片甲骨拓片看一天,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猜不出半个字。也经常有人看了我写的有些跟古文字有关的文章,私信问我要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资料,而且要那种甲骨拓片。我首先对他们说,我说你不会有兴趣的,拓片你看不懂,你首先要看理论书,再来看原始资料,理论书就有点枯燥,你能不能静下心来。果然,很多人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再也不要书和资料了。李学勤先生写过一般入门书叫做《古文字学初阶》(P75),我觉得是不错的,上面推荐了一些必须要读的参考书目。可以去参考一下,

    降龙十八掌到底是谁创立的?

    借题主的问题,聊一聊降龙十八掌的来龙去脉。大家都知道,降龙十八掌是金庸武侠作品中极其出名的武功绝学,光听名字便是至刚至强、勇猛无比,几乎是热血铁汉的不二之选。《天龙八部》的汪剑通、萧峰、虚竹,《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洪七公、郭靖、耶律齐,《倚天屠龙记》的谢逊、张无忌、史火龙等,均有涉猎。但被公认的,而且可以当成招牌武学、经常使用的,萧峰、洪七公、郭靖三人。《射雕英雄传》的成书要早于《天龙八部》,最早对于降龙十八掌的设定是,洪七公创造的。可后来写的《天龙八部》,朝代是早于《射雕》的,如果是洪七公发明了降龙十八掌,萧峰便用不了。为了让乔帮主心安理得的使用降龙十八掌,金老修改了设定,把降龙十八掌变成丐帮的绝学。但早期是降龙二十八掌,是萧峰和虚竹一起研习,化繁为简,简化成了十八掌,这才流传下来。而且,降龙十八掌的招式,也不是随便捏造的,都是取自《易经》,又兼具儒家、道家两家的思想。料敌先机,敌人强我更强。十八掌分别为:1、亢龙有悔 2、飞龙在天 易 3、见龙在田 4、鸿渐于陆 5、潜龙勿用 6、利涉大川 易经:7、突如其来 8、震惊百里 9、或跃在渊 10、双龙取水 11、鱼跃于渊 12、时乘六龙 13、密云不雨 14、损则有孚 15、龙战于野 16、履霜冰至 17、羝羊触蕃 18、神龙摆尾 (有过修订,顺序有过微调)每个掌法都暗藏卦象,不得不佩服金老的文化底蕴。当然,金庸武侠作品中,很多武学功法都取自儒释道不同的经典典籍,远非现在一些网络爽文能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金庸相关的问题,都在文化领域。欢迎关注,聊聊江湖。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电灵网 » 斗地主是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了游戏)
    分享到: 更多 (0)